## 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 简介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是指劳动者、用人单位及其他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主体,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处理劳动争议的期间。超过诉讼时效,当事人将丧失胜诉权,不利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了解和掌握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一、 普通诉讼时效#### 1. 时效期间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 时效中断事由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例如,劳动者可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主张支付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可以书面形式向劳动者主张赔偿损失。
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经有关单位调解。
例如,当事人可以向企业调解委员会、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等申请调解。
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3. 时效中止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止:
不可抗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能力;
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中止时效的情形消失后,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 特殊诉讼时效#### 1. 延长的诉讼时效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时效期间从用人单位实际用工之日起计算;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不支付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请求用人单位支付,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 2. 缩短的诉讼时效劳动关系领域中,一般不存在缩短诉讼时效的情形。### 三、 注意事项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及时主张权利,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当事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张权利,例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在选择主张权利的途径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 结语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了解和掌握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的相关知识,对于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
简介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是指劳动者、用人单位及其他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主体,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处理劳动争议的期间。超过诉讼时效,当事人将丧失胜诉权,不利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了解和掌握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一、 普通诉讼时效
1. 时效期间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 时效中断事由*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例如,劳动者可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主张支付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可以书面形式向劳动者主张赔偿损失。 * **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经有关单位调解。** 例如,当事人可以向企业调解委员会、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等申请调解。 * **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 **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 时效中止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止: * 不可抗力;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能力; * 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中止时效的情形消失后,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 特殊诉讼时效
1. 延长的诉讼时效*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时效期间从用人单位实际用工之日起计算; *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不支付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请求用人单位支付,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
2. 缩短的诉讼时效劳动关系领域中,一般不存在缩短诉讼时效的情形。
三、 注意事项*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及时主张权利,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 当事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张权利,例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 在选择主张权利的途径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
结语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了解和掌握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的相关知识,对于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