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评残是一回事吗)

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认定

简介

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认定是对因工伤、职业病或其他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丧失或减损的人员进行评估和认定,以确认其劳动能力程度和享受相应待遇的程序。

劳动能力鉴定

目的

确定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导致的劳动能力下降程度。

为制定工伤待遇提供依据,包括工伤保险、残疾津贴等。

流程

1.

申请:

工伤人员或其家属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2.

受理:

委员会受理申请后,组织专家组成鉴定小组。 3.

检查和评估:

小组对伤者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伤残等级、劳动能力下降程度等。 4.

鉴定结论:

小组出具鉴定结论,明确劳动能力下降的等级和程度。

等级

劳动能力鉴定分为十个等级:

一级至四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五级至六级: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七级至九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十级:丧失劳动能力不明显

工伤认定

目的

确定工伤事故或职业病与劳动者的工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为工伤保险、医疗费用报销和工伤赔偿等提供依据。

流程

1.

申报:

工伤人员或其家属在规定期限内向用人单位申报工伤。 2.

调查:

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收集证据,确定事故或疾病是否与工作有关。 3.

申请认定:

用人单位或工伤人员向工伤认定机构申请工伤认定。 4.

认定结论:

认定机构根据调查结果作出认定结论,明确事故或疾病是否为工伤。

注意事项

工伤认定必须及时,一般应在事故或疾病发生后30天内提出申请。

工伤认定机构一般由人社部门或劳动行政部门负责。

工伤人员有权对工伤认定结论提出异议或申请复议。

虚假申报工伤或伪造证据的行为将受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