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仲裁法律法规### 一、 简介劳动仲裁制度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自愿申请,在事实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从而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制度。 我国劳动仲裁实行“一裁两审”制度,即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解决劳动争议可选的必经程序,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 二、 主要法律法规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建立于 1993 年,其主要法律依据包括:1.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2.
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对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解除,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为劳动仲裁提供了法律依据。3.
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内容、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是劳动争议仲裁的重要依据。4.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规范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专门法律。该法对劳动争议的范围、调解仲裁原则、申请仲裁的条件、仲裁程序、仲裁裁决的执行等作了明确规定。5.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除上述法律外,还有许多与劳动仲裁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三、 劳动仲裁范围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四、 劳动仲裁程序劳动仲裁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申请与受理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
调解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先行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3.
仲裁审理
: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开庭审理。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一名为首席仲裁员。4.
作出裁决
:仲裁庭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对劳动争议案件作出裁决。5.
裁决执行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五、 劳动仲裁特点1.
先行程序
: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前置程序。2.
兼具调解和裁决两种职能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作裁决。3.
一裁终局
: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终局的,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执行。### 六、 注意事项1.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2.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书面申请书,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3. 劳动仲裁是免费的,当事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七、 结语劳动仲裁制度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对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isclaimerThis content is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legal advice. Please consult with a qualified legal professional for any legal questions or concerns you may have.
劳动仲裁法律法规
一、 简介劳动仲裁制度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自愿申请,在事实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从而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制度。 我国劳动仲裁实行“一裁两审”制度,即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解决劳动争议可选的必经程序,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
二、 主要法律法规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建立于 1993 年,其主要法律依据包括:1.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2. **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对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解除,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为劳动仲裁提供了法律依据。3. **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内容、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是劳动争议仲裁的重要依据。4.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规范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专门法律。该法对劳动争议的范围、调解仲裁原则、申请仲裁的条件、仲裁程序、仲裁裁决的执行等作了明确规定。5.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上述法律外,还有许多与劳动仲裁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三、 劳动仲裁范围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四、 劳动仲裁程序劳动仲裁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申请与受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 **调解**: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先行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3. **仲裁审理**: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开庭审理。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一名为首席仲裁员。4. **作出裁决**:仲裁庭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对劳动争议案件作出裁决。5. **裁决执行**: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五、 劳动仲裁特点1. **先行程序**: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前置程序。2. **兼具调解和裁决两种职能**: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作裁决。3. **一裁终局**: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终局的,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执行。
六、 注意事项1.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2.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书面申请书,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3. 劳动仲裁是免费的,当事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七、 结语劳动仲裁制度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对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isclaimerThis content is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legal advice. Please consult with a qualified legal professional for any legal questions or concerns you may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