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46条完整版(中华人民劳动法46条)

劳动法46条完整版

简介:

劳动法是我国基本劳动保障性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法包含了许多条款,其中第46条涉及到工资支付问题。下面将详细说明劳动法第46条的内容。

一级标题:“劳动法第46条:工资支付”

二级标题:“工资支付义务”

根据劳动法第46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这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无论是以固定工资、计件工资还是提成工资的形式。工资支付是雇佣关系的核心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工资支付的义务。

三级标题:“工资支付时间”

根据劳动法第46条第二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和工资支付日,将劳动者的工资支付给劳动者。国家规定的工资支付周期通常是一个月,工资支付日通常是每月某一固定日期。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确保劳动者能够按时收到工资。

三级标题:“工资支付方式”

根据劳动法第46条第三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支付工资。这意味着工资支付必须以现金、转账或支票等形式进行,不能以物品或其他非货币形式进行。用人单位必须选择合法的支付方式,确保劳动者可以方便地使用和支配自己的工资。

三级标题:“工资支付证明”

根据劳动法第46条第四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支付证明。工资支付证明应当包含工资支付的金额、时间以及支付方式等信息。劳动者可以凭借工资支付证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三级标题:“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法第46条第五款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有权按照劳动力价值等比例增加赔偿金。同时,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罚款等法律责任。劳动法对工资支付问题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结语:

劳动法第46条的完整版规定了工资支付的义务、时间、方式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中,工资支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劳动法第46条的实施,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