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简介: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一种法律约定,规定了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并不履行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导致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本文将详细说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多级标题:

一、法律规定

二、法律后果

1.劳动关系存续

2.权益保障

3.违法处罚

内容详细说明:

一、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并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法律后果

1.劳动关系存续

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已经投入劳动工作,劳动关系仍然存在。依照劳动法的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劳动者依然享有法定的劳动权益,并能够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和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用。

2.权益保障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双倍工资支付的违约金。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让用人单位明白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

3.违法处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不按照法律签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予以行政处罚。这意味着如果用人单位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多方面的。除了劳动关系的存续以及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之外,用人单位还将面临违法处罚的风险。因此,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劳动法的规定,履行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