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停薪留职规定(停薪留职法律规定2018)

劳动法停薪留职规定

简介:

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对于停薪留职也有具体的规定。停薪留职即劳动者因个人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但仍保留劳动合同关系,且在此期间不享受工资待遇的一种安排。

一、停薪留职的条件和程序

(一)停薪留职的条件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申请停薪留职,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工作满一年以上;

2. 积极主动提出申请;

3. 未违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

(二)停薪留职的程序

停薪留职需要提交书面申请,并经用人单位同意后方可生效,申请内容应明确说明停薪留职的理由以及暂时离开岗位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在收到劳动者申请后,及时进行审批,并与劳动者达成书面协议,明确留职期限和条件。

二、停薪留职期间的权益保障

(一)劳动关系

停薪留职期间,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存在,双方仍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二)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停薪留职期间,劳动者可以选择继续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确保其社会保障权益的持续性。

(三)临时工作

停薪留职期间,劳动者可以在经过用人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寻找临时工作或者从事其他兼职工作。

三、停薪留职的注意事项

(一)留职期限

停薪留职期限为6个月,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双方协商一致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

(二)复职手续

停薪留职期满后,劳动者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以便进行复职手续。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复职时,保障其复职权益,重新安排工作岗位。

(三)违约责任

如果劳动者在停薪留职期间违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追究其违约责任。

四、总结

劳动法对于停薪留职有明确的规定,劳动者需满足一定条件,并经过用人单位同意,方可享受停薪留职政策。在停薪留职期间,劳动者依然享有一定的权益保障,但也需注意保持良好的职业纪律和遵守规章制度。停薪留职是一种灵活的用工安排,旨在解决劳动者个人问题,同时也维护了用人单位的稳定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