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拖欠工资的法条
简介:
工资是劳动者对其劳动所应享有的报酬,也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之一。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不得拖欠工资的法条,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多级标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
三、《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十五条
四、如何投诉和维权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法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支付劳动报酬的责任,并且规定了劳动报酬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任何用人单位都必须遵守该法条的规定,不得拖欠工资。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要求支付已经到期的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在支付劳动者已经劳动的部分工资后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这一法条规定了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有权要求支付已经到期的工资。用人单位只有在支付了劳动者已经劳动的部分工资后,才能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这一法条进一步加强了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十五条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十五条规定:“拖欠工资、工资支付不及时的,劳动者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这一法条明确规定了当劳动者遭受拖欠工资、工资支付不及时的情况时,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劳动者可以通过仲裁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尽快拿到应得的工资报酬。
四、 如何投诉和维权
如果劳动者发现自己的工资被拖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投诉和维权:
1.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寻求解决办法。如果用人单位能够支付拖欠的工资,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
2. 向劳动部门投诉: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部门投诉,提交相关证据,让劳动部门介入处理。
3.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通过仲裁程序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4. 寻求法律援助: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律师或法律机构的意见,以获得更好的维权效果。
总结:
不得拖欠工资的法条在我国的劳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一旦发生工资拖欠,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寻求解决办法。对于劳动者来说,掌握这些法条是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提醒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