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证据(劳动仲裁证据三要素)

劳动仲裁证据

====================

简介

--------------------

劳动仲裁证据是指在劳动仲裁过程中,用于证明双方争议的事实和证据的材料。劳动仲裁证据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明确劳动关系以及合法解决劳动争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说明劳动仲裁证据的种类和提交方式。

一、证据种类

-------------------------

1.书面证据:包括合同、规章制度、工资单、离职证明等与劳动关系相关的书面材料。

2.口述证据:包括劳动者、雇主、证人之间的口头陈述和交流内容。

3.物证:包括工作记录、工作任务书、劳动设备、劳动保护用品等能够证明劳动争议发生的实物。

4.电子证据:包括电子邮件、短信、录音、视频等电子形式的信息材料。

5.其他证据:根据争议情况,可能还涉及到其他证据,如医疗证明、调解协议等。

二、证据提交方式

-------------------------

1.提交主张:双方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可以在特定时间内将证据提交给仲裁委员会,并在提交时向对方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复印件。

2.传票传唤:劳动仲裁委员会有权对当事人、证人进行传唤,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据。

3.举证期限:根据劳动仲裁程序,每一方都有举证的责任和义务,需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关证据。

4.证据保全: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如认为对方可能销毁证据或证据易失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证据保全,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组织调查:在劳动仲裁过程中,仲裁委员会可以组织对争议事实进行调查,并收集有关证据。

三、证据有效性

-------------------------

1.真实性:劳动仲裁证据应真实反映劳动争议的事实,不得有虚假内容。

2.合法性:证据应符合法律规定,如合同和规章制度等应符合现行法律法规。

3.关联性:证据应与劳动争议事实有直接的关联,能够证明争议事实的存在与否。

4.完整性:证据应完整,不得隐瞒、删除或篡改。

结论

-------------------------

劳动仲裁证据对于劳动争议的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事人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提交真实、合法、关联和完整的证据,使仲裁委员会能够准确地认定劳动争议事实,并作出公正的裁决。通过充分的证据支撑,劳动者的权益得以保护,雇主的合法权益也能够得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