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处理的法律依据
简介
不予处理是指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或举报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依法不予立案的一种处理方式。其法律依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刑事诉讼法第111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该条规定明确了人民检察院起诉的条件,要求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报案或举报的事实不符合起诉条件,則可以不予立案。
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第12条
"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属于应当立案侦查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并说明理由。不立案的,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该条规定明确了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具体程序,要求告知当事人理由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立案审查工作的规定
该规定对不予立案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细化,包括以下情形:
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
虽然触犯刑法,但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犯罪嫌疑人死亡,且无同案犯,或者同案犯均已死亡的;
已立案侦查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死亡、被宣告无罪或者不起诉的;
经查证,发现举报不是犯罪事实,或者举报不属于公安机关受案范围的;
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四、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除上述法律法规外,还有一些其他法律法规对不予处理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例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条规定,对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尽量不予处罚;
《环境保护法》第87条规定,报案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不实,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罚款。
总结
不予处理是指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或举报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依法不予立案的一种处理方式。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立案审查工作的规定等。不予处理的具体情形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严格依法办理。
**不予处理的法律依据****简介**不予处理是指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或举报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依法不予立案的一种处理方式。其法律依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刑事诉讼法第111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该条规定明确了人民检察院起诉的条件,要求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报案或举报的事实不符合起诉条件,則可以不予立案。**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第12条**"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属于应当立案侦查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并说明理由。不立案的,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该条规定明确了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具体程序,要求告知当事人理由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立案审查工作的规定**该规定对不予立案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细化,包括以下情形:* 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 * 虽然触犯刑法,但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 犯罪嫌疑人死亡,且无同案犯,或者同案犯均已死亡的; * 已立案侦查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死亡、被宣告无罪或者不起诉的; * 经查证,发现举报不是犯罪事实,或者举报不属于公安机关受案范围的; * 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四、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上述法律法规外,还有一些其他法律法规对不予处理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例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条规定,对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尽量不予处罚; * 《环境保护法》第87条规定,报案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不实,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罚款。**总结**不予处理是指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或举报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依法不予立案的一种处理方式。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立案审查工作的规定等。不予处理的具体情形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严格依法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