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缓刑法条
简介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设定一个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如果犯罪分子不犯新罪或者积极配合相关考察工作,原判刑罚不予执行的制度。
适用条件
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缓刑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判处有期徒刑不满三年且符合下列条件的犯罪分子:
初犯;
偶犯;
特殊原因或者情节显著轻微;
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和起诉。
考验期
缓刑的考验期为宣告缓刑至刑期执行完毕的期限。考验期:
不满一年的,不得少于六个月
超过一年的,不得少于一年
不超过五年
考验期间的义务
在缓刑考验期间,犯罪分子负有如下义务:
定期向司法机关报告自己的情况
不得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市、区)
未经批准不得出境
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考察工作
公安机关负责对缓刑犯罪分子的考察工作,主要包括:
督促犯罪分子履行义务
了解其思想表现和改造情况
定期向人民法院报告考察情况
变更缓刑
在缓刑考验期间,如果犯罪分子违反法律或者违反缓刑条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延长考验期
变更执行的方式
终止缓刑
在缓刑考验期满后,人民法院将对缓刑犯罪分子作出如下处理:
没有再犯新罪,且积极履行相关义务的,原判刑罚不予执行
违反法律或者违反缓刑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作出处理
**刑法缓刑法条****简介**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设定一个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如果犯罪分子不犯新罪或者积极配合相关考察工作,原判刑罚不予执行的制度。**适用条件**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缓刑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 **判处有期徒刑不满三年且符合下列条件的犯罪分子:*** 初犯;* 偶犯;* 特殊原因或者情节显著轻微;* 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和起诉。**考验期**缓刑的考验期为宣告缓刑至刑期执行完毕的期限。考验期:* 不满一年的,不得少于六个月 * 超过一年的,不得少于一年 * 不超过五年**考验期间的义务**在缓刑考验期间,犯罪分子负有如下义务:* 定期向司法机关报告自己的情况 * 不得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市、区) * 未经批准不得出境 * 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考察工作**公安机关负责对缓刑犯罪分子的考察工作,主要包括:* 督促犯罪分子履行义务 * 了解其思想表现和改造情况 * 定期向人民法院报告考察情况**变更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间,如果犯罪分子违反法律或者违反缓刑条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 **延长考验期** * **变更执行的方式****终止缓刑**在缓刑考验期满后,人民法院将对缓刑犯罪分子作出如下处理:* **没有再犯新罪,且积极履行相关义务的,原判刑罚不予执行** * **违反法律或者违反缓刑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