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决定机关
简介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情况下,由司法机关决定对其取保候审,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遵守法律,保证随传随到,接受讯问、庭审。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是依法享有此项权力和职责的司法机关。
决定机关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如下:
一、公安机关
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之时,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对于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决定取保候审:1.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妨碍诉讼和执行判决的; 3. 根据涉嫌犯罪的情况、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现等,不宜羁押的。
二、人民检察院
1. 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责令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 2. 对于侦查终结的案件,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不起诉,责令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
三、人民法院
1. 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责令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 2. 对于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责令其取保候审。
决定程序
决定取保候审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1.
审查材料:
决定机关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据、人身危险性、社会危险性、社会关系、居住地等因素; 2.
听取意见:
对于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决定机关应当听取其法定代理人的意见; 3.
作出决定:
决定机关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取保候审或者不取保候审的决定; 4.
通知相关人员:
决定机关将决定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监督保障
为了保证取保候审的顺利执行,法律规定了相应的监督保障措施:1.
限期到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报到; 2.
报告行踪: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定期向指定的机关报告其行踪; 3.
严禁出境: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擅自出境; 4.
传唤拘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遵守取保候审规定的,决定机关可以将其传唤或者拘留。
**取保候审:决定机关****简介**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情况下,由司法机关决定对其取保候审,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遵守法律,保证随传随到,接受讯问、庭审。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是依法享有此项权力和职责的司法机关。**决定机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如下:**一、公安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之时,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对于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决定取保候审:1.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妨碍诉讼和执行判决的; 3. 根据涉嫌犯罪的情况、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现等,不宜羁押的。**二、人民检察院**1. 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责令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 2. 对于侦查终结的案件,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不起诉,责令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三、人民法院**1. 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责令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 2. 对于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责令其取保候审。**决定程序**决定取保候审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1. **审查材料:**决定机关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据、人身危险性、社会危险性、社会关系、居住地等因素; 2. **听取意见:**对于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决定机关应当听取其法定代理人的意见; 3. **作出决定:**决定机关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取保候审或者不取保候审的决定; 4. **通知相关人员:**决定机关将决定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监督保障**为了保证取保候审的顺利执行,法律规定了相应的监督保障措施:1. **限期到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报到; 2. **报告行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定期向指定的机关报告其行踪; 3. **严禁出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擅自出境; 4. **传唤拘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遵守取保候审规定的,决定机关可以将其传唤或者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