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多长时间(取保候审多长时间解除)

## 取保候审多长时间?### 一、 简介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

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是法律规定的关注焦点之一。

### 二、 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如下:

1. 侦查阶段: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间为

12 个月

。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申请延长

12 个月

2. 审查起诉阶段:

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间为

3 个月

。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申请延长

3 个月

3. 审判阶段:

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间为

12 个月

。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申请延长

12 个月

。### 三、 期限届满后的处理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如果案件尚未办结,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 解除取保候审:

如果认为不需要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

2. 变更强制措施:

如果认为有必要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可以变更为逮捕、监视居住等。

3. 申请延长取保候审期限:

如果认为需要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延长期限条件的,可以申请延长。### 四、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取保候审期限的计算:

从执行之日起计算,期间届满之日为最后一日。

2. 延长期限的审批:

延长期限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由上一级机关批准。

3.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

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应当按规定时间到案。### 五、 结语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强制措施,其期限的规定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确保取保候审制度的正确适用。

取保候审多长时间?

一、 简介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是法律规定的关注焦点之一。**

二、 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如下:* **1.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间为 **12 个月**。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申请延长 **12 个月**。* **2. 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间为 **3 个月**。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申请延长 **3 个月**。* **3. 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间为 **12 个月**。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申请延长 **12 个月**。

三、 期限届满后的处理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如果案件尚未办结,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 解除取保候审:**如果认为不需要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 **2. 变更强制措施:**如果认为有必要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可以变更为逮捕、监视居住等。* **3. 申请延长取保候审期限:**如果认为需要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延长期限条件的,可以申请延长。

四、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取保候审期限的计算:** 从执行之日起计算,期间届满之日为最后一日。* **2. 延长期限的审批:** 延长期限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由上一级机关批准。* **3.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 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应当按规定时间到案。

五、 结语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强制措施,其期限的规定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确保取保候审制度的正确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