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会逮捕吗
简介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后,经司法机关依法决定,在一定条件下暂时解除羁押,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遵守特定规范,并随时听候传唤的一种制度。
多级标题
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7条的规定,对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其他相关人员提出申请,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
取保候审后逮捕的情况
取保候审后,司法机关会根据案件情况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表现,决定是否重新逮捕。以下几种情况下,可能会重新逮捕取保候审人员: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
:如擅自离开居住地、不按时到指定场所报告、与同案犯串供等。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行为
:妨碍司法机关调查取证。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犯罪倾向
:有继续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
案件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如发现新的证据或证人,足以改变原定的取保候审决定。
取保候审后重新逮捕的程序
司法机关决定重新逮捕取保候审人员时,应及时通知其本人及其家属。并制作笔录,说明重新逮捕的原因。
结语
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它并不意味着免于刑事处罚。取保候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否则可能会被重新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