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保候审后如何结案
简介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或审判机关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保障其不会逃避或妨碍诉讼而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手段。 取保候审并非案件的终点,其后可能面临多种结案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取保候审后可能的结案方式及其流程。
一、 案件撤销
1.
适用情形:
缺乏犯罪事实
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
经人民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2.
结案流程:
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或审判机关审查认为符合撤销案件条件的,会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
办案机关解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退还保证金。
二、不起诉
1.
适用情形:
犯罪事实清楚,但证据不足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不构成犯罪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形2.
结案流程:
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符合不起诉条件的,会制作《不起诉决定书》。
办案机关解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退还保证金。
三、提起公诉
1.
适用情形: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2.
结案流程:
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人民法院会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开庭时间,进行法庭审理。
法院根据审理结果,依法作出判决。
四、 其他结案方式
附条件不起诉:
针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检察机关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解除取保候审。
死亡: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死亡,案件会终止审理,并解除取保候审。
结语
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环节,最终的结案方式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 了解取保候审后的结案方式,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果您正面临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精准的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