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保候审认罪认罚会怎么判?### 一、 简介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用被羁押在看守所,而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者妨碍刑事诉讼,从而对其人身自由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愿意认罪认罚,且真诚悔罪,司法机关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依法对其从宽处理的诉讼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并且自愿认罪认罚,那么他们在量刑时会得到从宽处理。### 二、 取保候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条件1.
主体条件:
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
程序条件:
案件处于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 3.
实体条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
愿意认罪认罚。
真诚悔罪。### 三、 取保候审认罪认罚的从宽幅度1.
从轻处罚:
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判处比法定刑或者量刑指南建议刑范围的较轻刑罚。 2.
减轻处罚:
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判处比法定刑或者量刑指南建议刑范围内的较低刑罚。 3.
适用缓刑:
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告刑罚,但不立即执行刑罚,给其一个考验期,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则免于执行刑罚。
需要注意的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非一律从轻减轻,最终量刑还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例如:
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以及是否进行了赔偿
是否存在从重处罚的情节### 四、 结语取保候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适用条件,并真诚悔罪,建议积极与司法机关配合,争取从宽处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建议。具体案件的处理,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由专业律师进行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