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纠纷诉讼时效
简介
遗产纠纷诉讼时效是指继承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要求保护其继承诉讼权利的期限。超过该期限,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将丧失。
诉讼时效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94条的规定,遗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为:
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年。
不动产继承纠纷为二十年,但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五年后,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从何计时
一般诉讼时效:
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不动产继承纠纷:
从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时效中断和中止
时效中断:
在诉讼时效期间,发生使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时效期间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中断情形包括: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对方明确表示承认债务。
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期间,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权利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中止情形包括:
当事人一方为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患者,
受战争、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
特殊规定
继承人未成年或者精神病患者的诉讼时效:
继承人未成年或者在继承开始之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诉讼时效自其成年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之日起计算。
继承人不明的情况下:
继承人不明的,诉讼时效自继承开始之日起满二十年。
遗嘱继承纠纷:
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遗嘱内容之日起一年。
时效抗辩
当事人可以主张诉讼时效已过,作为诉讼抗辩事由,法院将根据抗辩事由认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否已丧失。
结语
遗产纠纷诉讼时效制度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权利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促进社会关系的稳定。当事人应当及时行使自己的继承诉讼权利,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