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后审
简介
取保后审是刑事诉讼中,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后,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审查并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是否起诉决定的程序。
含义
取保后审是指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后,检察机关对案件的证据继续进行收集、核实和审查,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起公诉的程序。
流程
1.
取保候审
:嫌疑人或被告人因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被依法取保候审。 2.
审查期限
:取保后审期限一般为两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至三个月。 3.
证据收集
:检察机关在审查期限内继续收集、核实和审查证据,包括侦查机关提交的证据和自行补充调查的证据。 4.
作出决定
:检察机关根据收集的证据,并在审查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起公诉的决定。
决定类型
1.
起诉
:经过审查,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2.
不起诉
:经过审查,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不构成犯罪,应当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3.
撤回起诉
:经过审查,检察机关认为原先提起公诉的案件不符合起诉条件,应当撤回起诉。
意义
取保后审是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职权,具有以下意义:1. 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权利,防止冤假错案。 2. 提高起诉的准确性,避免不当起诉。 3. 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