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事实?
简介
法律事实是指能够产生法律后果的客观事件或状态。这些事件或状态可以影响个人的权利、义务或法律关系。
一、法律事实的类型
法律行为
:由自然人或法人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活动,如签订合同、犯罪行为等。
客观事件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如出生、死亡、地震等。
法律状态
:持续存在的法律关系或状态,如婚姻关系、监护关系等。
二、法律事实的特征
客观性
:法律事实存在于客观世界,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志。
因果性
:法律事实与法律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法律事实是产生法律后果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合法性
:法律事实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产生法律后果。
三、法律事实的分类
形成事实
:产生新的法律关系或权利义务的事实,如订立合同、结婚。
变更事实
:变更已存在法律关系的事实,如修改合同、离婚。
消灭事实
:终止法律关系或权利义务的事实,如合同解除、死亡。
四、法律事实的作用
产生、变更或消灭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通过自己的发生、变更或消亡,直接影响着法律关系的存在、内容和效力。
确定法律适用
:法律事实可以作为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依据,即确定哪部法律或法律条款适用于具体案件。
解决法律争议
:法律事实可以作为认定法律事实和判决的依据,以解决法律争议。
五、法律事实的证明
举证责任
:法律事实由主张其存在的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
证明标准
:证明法律事实的标准因案件的性质和法律的规定而异,常见的有民事案件中的“优势证据”标准和刑事案件中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证明方法
:证明法律事实的方法包括 Zeugenaussage(证人证言)、gutachterliche Stellungnahmen(专家意见)、Urkunden(文件)、Indizien(间接证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