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中的取保候审
简介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对符合特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羁押必要性消失后,允许其在保证金或其他形式担保下暂时解除羁押,但责令其遵守特定的约束条件,在案件审理或判决生效前听候传唤的刑事强制措施。
适用条件
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涉嫌的犯罪不属于法定的严重犯罪;
有固定住处且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保证随传随到;
对其进行羁押的必要性已经消失;
没有可能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如串供、毁灭证据等。
取保候审的形式
取保候审有以下几种形式:
保证金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家属、朋友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交纳保证金,作为保证其随传随到的担保;
物品抵押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家属、朋友提供有价物品作为抵押,作为保证其随传随到的担保;
保证书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书面保证,保证随时到案,不在指定期限内出境。
取保候审的期限
取保候审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对于较复杂的案件,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十八个月。
约束条件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约束条件:
不得离开指定居所;
不得与案件的证人、被害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接触;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
在传唤后,必须按时到案;
未经允许,不得出境。
取保候审的撤销
如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了约束条件,或者有其他情形,例如串供、毁灭证据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可以撤销其取保候审,对其进行羁押。
取保候审的意义
取保候审制度是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它既保障了人民法院公正审判的需要,又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案件的顺利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