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交通事故主次责任怎么划分的词条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怎么划分

简介:

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一旦发生事故,划分责任是解决纠纷的关键。交通事故主次责任的划分是根据事故发生时各方的违法行为程度和直接原因进行裁定的。本文将详细说明交通事故主次责任的划分标准和相关法律依据。

一、主次责任的含义和种类

主责任是指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过错主要归责于一方的情况。次责任是指事故发生时,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过错,但其中一方的过错程度较轻的情况。主次责任在划分时通常分为全责、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三种。

二、划分主次责任的标准

1. 违反交通法规程度:根据交通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程度不同,可以判断各方的责任大小。例如,对于超速行驶、闯红灯、逆行等严重违法行为,往往将其判定为主要责任;而进行违停、不按指示行驶等次要违法行为,则通常为次要责任。

2. 交通事故发生时的具体行为:事故发生时,如果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导致事故,往往将此方判定为主要责任。而非机动车无理取闹、行人乱穿马路等行为导致事故,则可视为次要责任。

3. 事故原因的明确程度:根据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可以判断出造成事故的具体原因和责任程度。如果一方方向盘操作不当导致碰撞,那么该方通常会被判定为主要责任;而双方都存在一定过错,且导致事故的原因不明确时,通常将其划定为次要责任。

三、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违法行为,应当承担违法行为人的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行人在道路上行走,不按照交通信号指示通行的,给予警告或者处五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罚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结论:

交通事故的主次责任划分是根据违法行为的程度和事故原因的明确程度进行的,其中违反交通法规的程度较重、导致事故的原因明确的一方通常被判定为主要责任。通过遵守交通法规,提高驾驶安全意识,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交通出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