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夫妻财产分割(民法典夫妻财产分割新规定)

民法典夫妻财产分割

简介:

夫妻财产分割是指在夫妻关系解除时,根据法律规定将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的过程。民法典对夫妻财产分割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保护婚姻中弱势的一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分割公平合理。

一、夫妻财产的界定

夫妻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期间共同取得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房产、股权等所得。夫妻财产应当区分为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两种形式。

1. 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包括两人共同财产、双方约定以及法律规定的共同财产。

2. 个人财产:夫妻在婚姻期间所独立取得的财产,不属于共同财产。

二、夫妻财产分割的原则

夫妻财产分割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公平原则:根据夫妻财产的性质、来源、出资额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割,保证各方的利益平衡。

2. 考虑家庭利益原则:在分割夫妻财产时,应当考虑到家庭成员的利益,特别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3. 社会保障原则:对于共同债务和共同养育子女等特殊情况,应当给予适当的保障,在分割财产时予以考虑。

三、夫妻财产分割的具体程序

夫妻财产分割的具体程序如下:

1. 编制财产清单:夫妻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应当共同编制财产清单,详细列明夫妻的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

2. 协商分割:夫妻在编制财产清单后,应当协商分割各项财产,包括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依法约定分割比例、分割方案等具体细则。

3. 财产评估: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如双方对某项财产的价值存有争议,可以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公允价值。

4. 分割协议:在协商一致后,夫妻双方应当签署夫妻财产分割协议,并办理相应的法律手续。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各方分得的具体财产、比例以及分割方案等内容。

5. 分割执行:根据夫妻财产分割协议,财产分割应当依法执行,并办理相关的过户、注销等手续,确保财产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四、夫妻财产分割的救济途径

如果夫妻在协商分割财产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寻求司法救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解决的财产分割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决。

总结:

夫妻财产分割是维护夫妻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应当依法进行。夫妻财产分割的原则是公平、家庭利益和社会保障,程序包括编制财产清单、协商分割、财产评估以及分割协议和执行等。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以寻求司法救济。夫妻财产分割的目的是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财产的公平、合理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