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侵权诉讼时效(民事侵权诉讼时效一年的是什么)

民事侵权诉讼时效

简介:

民事侵权诉讼时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受害人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存在不同的时效期限,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一级标题:侵权诉讼时效的分类

侵权诉讼时效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因一般的损害侵权引起的民事权益主张,二是因人身伤害事故引起的诉讼。

二级标题:一般损害侵权引起的民事权益主张

一般损害侵权包括侵权扰民、侵害财产权益等情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对于一般侵权损害引起的民事权益主张,时效期限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三级标题:人身伤害事故引起的诉讼

人身伤害事故指因他人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受到损害的情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人身伤害事故引起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自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

内容详细说明:

一般损害侵权引起的民事权益主张的时效期限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受害人在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两年内没有提起诉讼,那么他将失去对侵权行为追究责任的权利。这是为了防止侵权行为的过度延长而导致权益受害人无法得到及时补偿的情况。

而对于人身伤害事故引起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这是因为人身伤害事故往往涉及到受害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评估受害人的损失和伤害程度。因此,相比一般损害侵权,人身伤害事故引起的诉讼时效期限更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人身伤害事故中的刑事案件,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时效期限只适用于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民事损害赔偿的诉讼。

总结:

民事侵权诉讼时效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而设定的一项规定。根据不同的侵权行为的性质,诉讼时效期限也有所不同。对于一般损害侵权引起的民事权益主张,时效期限为二年;而对于人身伤害事故引起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受害人应当在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应当留意刑事诉讼的时效期限,以便选择合适的救济途径。